地震國家級警報要快又要準? 前氣象局長:重點在花錢建觀測站

地震國家級警報要快又要準? 前氣象局長:重點在花錢建觀測站
要聞   4/4/2024   1088

花蓮縣近海昨天上午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許多民眾反映明明是大地震,卻沒收到地震的國家級警報,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今天表示將精進作法,縮短測報時效。對此,前氣象局長、地震學專家辛在勤指出,其實預警系統技術已經成熟,如果地震預警要快又要準,就得花錢建更多觀測站。
 
昨天地震發生時,有7個縣市震度達標、民眾卻未收到國家級警報。地震測報中心今天表示,國家級警報發送條件較嚴格,未來將提精進方式,除了縮短測報時效,也強化預估震度精確性,以便適時提供強震即時警報。
 
地震預警系統是在前氣象局長、地震學專家辛在勤任內建置,他受訪時表示,其實預警系統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只要地震資料搜集得夠完整、即時就能發揮效果。當然,國內有在研發更高端的技術,但他認為政府應使用較為成熟的技術,而非採用實驗性的做法。
 
因此,這次地震觀測的問題在於,地震發生在東部外海,資料要完整搜集需要花上較長時間,最終壓縮預警時間。辛在勤說,如果地震發生在島內,資料搜集上有足夠的完整度,傳遞快、警報發布也快。但如果地震發生在東部一些地震觀測站分布較不均勻的地方,資料不夠完整,就會拉長預警的作業時間,如果震波跑得比較快,甚至會失去預警功能。
 
辛在勤指出,地震預警要快又要準的話,就得花錢建觀測站,不願意花錢投資就是浪費預警時間。島內一個觀測站建起來不超過50、100萬,每年只需要花幾萬塊通訊費,但如果在海外建設海底電纜就得花個上億元,還得支付租金、電費,並面對海底山崩的風險,如果發生山崩「地震儀就全部再見」,沒有撈回來的可能,也就是說,政府不是花錢做下去就能有好的回饋。
 
轉自:聯合報/ 記者李芯/台北即時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