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亂的年代

離亂的年代
文化   11/8/2017   661

離亂的年代
 
家鄉肉
在砂鍋魚頭上飄零
 
那年
冬天的風
從黃埔江吹走
他們搭太平輪
沉於海
 
那年
東北季風
從基隆外海吹起
他們搭太平輪
離亂的人生
沉於異鄉
 
她為何而泣
離去的時候
漸行漸遠的巨流
來不及傾聽自己的心情
 
終結多餘的聲音
在大離亂的時代
浮沉
 
她的淚光閃閃
滴在不安的漂泊年代
風雲冷雨
帶走楊梅的客語腔調
吳儂軟語
取而代之
 
離去的時候
記憶也離去了
原鄉瓶子裏的福菜
從此變成江南味的熇菜
 
砂鍋魚頭裏
凍豆腐凍了遙遠的
離觴與離殤
 
照片上的砂鍋魚頭是上海菜的代表作之一。
這是藏在台北市巷弄裏,一家上海小館的招牌菜。
操著吳儂軟語的老闆小胖和母親,合作撐起這家小店。
小胖是上海人,意外的是,講得一口流利上海話的母親,竟是道道地地台灣桃園楊梅客家人。
他們在民國76年,解嚴之後才來台灣定居。
是什麼原因,讓母親的原鄉變為上海???國共戰爭!
母親出身楊梅客家望族,跟著家人到上海做生意,民國38年,大陸淪陷,母親來不及逃回台灣,從此變成上海人。
當年那艘太平輪,從上海開航到基隆,不料,沉沒在舟山群島附近海域,成為時代悲劇。
小胖的母親與家人,從基隆搭上太平輪往上海,從此,他鄉成為故鄉,她的原鄉人生,沉沒在離亂的時代裏。
悲情也沒有對她鬆手,一場驚天動地的文化大革命,她也“躬逢其盛”,直到黑暗的時代結束,她才匹極泰來。
一樣的太平輪,不一樣的結局,“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只是“別來滄海事,與罷暮天鐘”。
離亂年代下的身影,像她料理的這鍋砂鍋魚頭,家鄉肉飄零如葉,令人深深感慨,“寧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
這鍋砂鍋魚頭,不用豆瓣醬做湯底,就是單純的白燒,用雞高湯,將炸得酥脆的大頭鰱,與小獅子頭,亦即肉丸、大白菜、香菇、粉條、凍豆腐、家鄉肉,慢火燉煮。
大頭鰱其實魚肉厚實,肉丸極香,大白菜與凍豆腐軟爛入味,粉條也是滑不溜丟,點睛的家鄉肉,並不死鹹,這些食材和湯頭配合得天衣無縫。
她的離亂人生,在砂鍋魚頭裏,呈現誠摯的原汁原味。
時代給了她離亂,她的心情不亂,豁達面對人生。
她是亂世之中,無數小人物的縮影。(文、攝影:柳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