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嶝金門縣府舊址建築風格舉世無雙

社會   6/13/2016   800

(本報訊)
 
金門縣政府舊址位於大陸廈門市大嶝的田墘村,它是一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類型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為第七批大陸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包括金門縣政府舊址在內,都是「國寶」紅磚建築文化資產。廈門市文物管理員老人協會會長鄭水忠表示,大陸文化高層官員領導來看了之後,直說「我們來晚了!」因為,在地方發展和居住的需求,很多珍貴紅磚建築都被拆除,蓋起水泥樓房,讓珍貴的閩南傳統紅磚古厝差一點消失了!
 
大嶝街道現屬廈門市翔安區管轄,下轄大嶝、小嶝、角嶼三個島嶼,面積十三點二平方公里,有九個社區,近二萬人。大嶝是大陸離金門最近的地方,近距點僅一千八百公尺,曾隸屬金門縣管轄,兩地「雞犬之聲相聞,民俗風情相同」,小嶝村更是大陸距離金門最近的居民點。
 
據鄭水忠指出,目前仍持有「金門縣籍」的「金門縣民」約有三百多位外,於多年前就有大嶝民眾倡議恢復「金門縣籍縣民」身分,可惜未能如願。所以,在縣長陳福海到訪時,鄭水忠脫口而出說「我們是金門縣」,有許多可以互相學習的地方!
 
於1958至1982年大嶝與金門持續炮戰二十五年,也保留下大陸最多、最完整、最集中的戰爭遺產,擁有世界之最的大喇叭,擁有全國唯一的對台戰地觀光景區、擁有全國唯一的對台小額商品交易市場,更曾打出大嶝以廈金直航為契機,發展對台、對金商貿旅遊優勢。
 
大嶝田墘社區有一大片或「燕尾式」或「馬背式」的紅磚古厝。據鄭水忠介紹大嶝鄭氏聚落的紅磚古厝共四十八座,田墘就有一百座,其中比較重要的有七處十二座,包括金門縣政府舊址在內。目前,陸方重視這批紅磚古厝逐年編列經費修護,並進行鄉村整建和改善鄉村風貌。
 
居住在紅磚厝裡的鄭氏族群,是自宋朝從河南省開封滎陽衍派來的。後來鄭氏族人隨鄭成功遷到臺灣居住,又把紅磚厝蓋在臺灣;紅磚厝是閩南人摯愛的家鄉的代表。鄭水忠說只要有紅磚厝的地方就有閩南人,有閩南人的地方就有紅磚厝。
 
與傳統的閩南古厝一樣,田墘紅磚建築群外貌,均是以紅磚建築為主。「紅厝頂、紅牆磚、紅地板」是大嶝紅磚古厝最大的特色。而且,紅磚建築屋脊雙燕尾式、馬背式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建築風格。
 
據鄭水忠說,這種雙燕尾屋脊北方也有,但是它做得小,不像田墘紅磚建築做得大大的,就像燕子的尾巴一樣,並說如今紅磚古厝雙燕尾式的獨特標誌只遺存在閩、台兩地,其他地方迄今尚未發現。正是這用泥灰塑造的「雙燕歸脊」傳遞了父母盼兒歸的資訊,呼喚著外出親人的鄉思,才使得古厝充滿著無限的生氣和魅力。
 
大嶝田墘村的紅磚厝建造的年代遠遠早於閩南其他地方的紅磚厝,大多是明朝、清朝時代的建築,只有少部分是上世紀初期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建築。鄭水忠致力於為田墘村的金門縣政府舊址、閩南紅磚古厝建築群的申遺事宜而奔走,他先後到金門和台灣兩次,他表示,金門縣對紅磚古厝很重視,對於紅磚古厝保護較早,但風貌、工藝、歷史文化遜色不少。但大嶝紅磚古厝的磚雕,手工徹成各種形態圖案,建築風格舉世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