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號的現象,大高雄的真實版?

候選人解剖台   6/30/2010   2938

報紙談的是海角七號的票房飆破四億,電視看到的是海角七號片段不斷出現,連街談巷議中也離不開海角七號,這樣的國片熱潮已經十幾年未見,所以,那天就抱持著朝聖的心理來到電影院,準備享受這難得的電影饗宴。

其實,這是一部發生在我們周遭的故事,只是導演以他敏銳的專業將這些我們原本耳熟能詳的人物做了一番新的潤飾,於是有令人又愛又恨的阿嘉,有「我是國寶」的茂伯,有粗獷卻又愛鄉土的代表,有勤奮努力的馬拉桑等,都令人印象十分的深刻。

看完之後,讓我有著極深的感觸。首先,導演試圖將時代的悲劇用另一種手法呈現,而我們現在不就存在於兩岸關係的時代矛盾之中?其次,片中所突顯的城鄉差距,在我們南部的政治人物不斷高喊之下,情況似乎是越來越嚴重,怎不令人感傷?還有,在逐漸疏離的人際關係中,還有誰在關心公眾的事務?此外,BOT的發展、在地的關懷、家庭角色的扮演、社區的參與等議題,也都在影片中一一呈現,在在都讓我對影片充滿敬意。

高雄市一直被當成文化沙漠,恆春甚至連一座電影院都沒有,這種南北的差距如果不改善,我們如何對台灣的未來發展抱持樂觀的期待?

電影是真實人生的反射,越是生活化的內容越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

海角七號本身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題材,但是導演將每一個細節都拍攝得如此自然,這就是一種功力的展現,或許也是因為台灣已經很久沒有好電影了,才讓還角七號現象如此的引發討論。

其實,高雄市長久以來都無法擺脫「下港」的聯想,尤其更難脫離文化沙漠的夢魘,相信是許多高雄人難以釋懷的問題,而海角七號所引發的諸多議題,更讓高雄人心有戚戚。

基本上,昭順對於文化藝術活動是十分注重的,除了以基金會名義默默推動許多相關活動之外,更大力要求中央政府要盡力補救高雄的藝文活動,以帶動整個文化素質的提升。

當然,這其中還需要民眾的配合,而昭順也知道這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會持續的耕耘,直到高雄脫胎換骨為止。

黃昭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