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8月7日工商時報報導 『證券公會爭取降權證上市費』 發表聲明

股市分析   8/8/2012   2941

(本報記者王冠勛高雄報導)

針對8月7日工商時報,報導『證券公會爭取降權證上市費』,本公會查證後發覺與事實不符,為避免造成誤解,發表聲明如下:
一、 本公會在民國99年即邀集台灣證券交易所和櫃檯買賣中心協商調降權證上市(上櫃)掛牌費用。在主管機關的協助下,獲得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同意,並自100年2月起開始調降上市(上櫃)掛牌費。目前,本公會和權證發行商並沒有再提出調降掛牌費的情事。

二、 在過去五年間,全體證券商因發行權證被要求必須進行造市,因造市所從事的避險交易買賣股票,總共繳付了證交稅新台幣46.4億元,高於同時期全體權證發行商的獲利。因避險產生的證交稅金額也逐年提高。本公會今年度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為證券商爭取調降法定造市避險交易買賣股票的證交稅稅率,主管機關、證交所和櫃買中心也都積極協助本公會。

三、 國內權證市場目前在主管機關、證交所和櫃買中心的共同努力下,正朝向欣欣向榮、蓬勃發展。公會感謝各新聞媒體秉持專業,仗義執言,共同為市場發展盡力,公會歡迎各新聞媒體多與公會接洽,就權證市場實際情況交換意見。

附件:8月7日工商時報報導『證券公會爭取權證上市費』。

券商公會 爭取降權證上市費
(2012-08-07 工商時報 )
權證新金融商品推動出現嚴重障礙,據統計,在上市費及證交稅率稅費負擔下,券商權證業務的獲利竟高達70%的比重被這些稅費「吃掉」,相較一般上市公司的上市費行情,券商因發行權證要繳的上市費,更多出近100倍。

券商公會已準備出手為業者搬開「大石頭」,更將爭取證交所直接調降上市費列為首要目標,券商公會希望,初步至少爭取證交所調降上市費50%,相關人士指出,若依現行上市公司的一般上市費率標準設算,券商發行權證的上市費至少應降85%才合理。 

國內權證市場最新統計概況
業者分析,券商對權證業務的獲利,光是被證交稅吃掉的部分就達50%,而被上市費吃掉的部分也達20%,兩者合計達70%,這也使得券商調整權證買賣價格的空間大幅受限,因而導致客戶的避險成本無法再降低。

券商原本希望能爭取證交稅率直接由千分之3降為千分之1,但根據券商公會內部沙盤推演,證交稅率降低涉及修法和財政部權責,因此將先爭取證交所調降上市費。券商公會表示,證交所調降上市費不必透過修法,現階段較為可行。

兩年前在業界齊聲爭取下,證交所曾經將「最低上市費」由一年10萬元,按照每檔在外發行規模3,000萬元以上、1,500~3,000萬元和1,500萬元以下3種級距調,降至6~8萬元。

但若與一般上市公司的在外流通股票規模及所繳交上市費相較,券商指出,發行權證的費用負擔仍然太重。有券商表示,以一般在外發行公司的上市費收取標準來看,「券商發行權證,等於要多繳近100倍的上市費」。

券商主管表示,若以1檔發行規模3,000萬元,存續期間一年的權證為例,按照上市公司收費行情5億元以下的發行量收費標準為萬分之3計算,上市費只需要繳交9,000元,但按現行證交所對權證要求的收費標準卻達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