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推假期做環保 嘆淨灘才知塑膠汙海多嚴重

社會   1/30/2019   596

(本報訊)
 
隨手一個塑膠袋或塑膠垃圾影響海洋生態數百年,為有效利用假期空檔建立新世代環保觀念,山達基教會特別舉辦「寒假不留白快樂淨灘趣」活動,號招大、小朋友一起捍衛環境。透過親子互動及環保知識普及,讓民眾看見海廢問題並重視已受破壞的永續生態。
 
本應白淨亮眼的沙灘風景線,在小志工的眼裡,卻是四處散佈、或明或暗的小型塑膠袋、菸蒂、酒瓶、吸管以及其他塑膠垃圾。這些物品體積看似雖小,但卻難以短時間自然分解,積累在沙灘及沿海,造成「塑膠汙染」越來越嚴重。
 
塑膠纖維無法分解,包覆毒素危害海洋
 
各國研究顯示,浮游生物和其他小型生物若吃下塑膠纖維會產生健康問題,還會把塑膠纖維帶進食物鏈。更有國外研究人員在市場中買到含有大量塑膠纖維的魚類和貝類。
 
研究指出,塑膠需要500至1,000年的時間才能被分解,但只有約5%的塑膠產品能夠得到有效回收。人為產生的塑膠廢棄物流入大海,造成嚴重的海洋污染,影響的健康與安全,塑膠垃圾已經成為海洋汙染的首要問題。
 
目前可永久消除塑料垃圾的唯一辦法是將其燒毀或融化,但卻會產生大量有毒物質氣體,而燃燒速度也趕不上生產速度。
 
環保不只是為了下一代更是為了這一代
 
為杜絕海洋汙染,歐洲聯盟會員國與歐洲議會已同意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的細項,包括盤子、刀具與飲料用吸管等。台灣也將在2030年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餐具、手搖杯、塑膠袋。但已經成形的「塑膠垃圾島」,還是需要人工清理,這需要每位人民的支持,透過實際的清理行動,減緩海洋汙染。
 
活動主辦者許謹麗表示,此次快樂之道淨灘活動,源自人道主義者L. 羅恩 賀伯特所呼籲的「捍衛並改善你的環境」,活動期盼家長與孩童從淨灘體驗中,看見塑膠垃圾所帶來的廣泛影響,包含海洋生態遭受破壞的現象。
 
許謹麗認為藉由活動,能在孩子心中建立善念,開始從日常生活中響應減塑、撿塑保衛自然的行動,形成善的循環,傳遞理念給更多民眾一起支持環保行動。她呼籲家長少年一起關注環汙,以行動捍衛台灣海洋健康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