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臺灣史前多元文化」特展開幕 珍貴考古文物首次曝光

文化   11/9/2018   618

(本報訊)
 
「同源異脈‧異中呈同──重現臺灣史前多元文化」特展,11月8日起在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三展廳展出,豐富的出土文物、有趣的多媒體互動遊戲,帶領民眾穿越時空,親身體驗台灣先民3萬年來的生活樣貌。
 
展出的571件出土文物,涵蓋台灣所有重要考古遺址,從八仙洞、卑南、鳳鼻頭、十三行遺址,到茂林萬山岩雕,時間跨度近3萬年,地域橫跨台灣北中南東。展場入口處的巨型主題意象「人形青銅刀柄」,象徵台灣史前文化發展軌跡,源頭相同,卻在各地分化發展出多元樣貌,拉長了台灣歷史的縱深,也展現出繽紛多彩的台灣文化底蘊。
 
「這是記錄台灣文明進程的考古文物,首次最完整的一口氣呈現。」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展覽以時間為軸線,透過舊址重建、還原現場,重現了台灣先民的生活情境,且展品9成以上是真品,民眾從中可以一窺台灣文明發展的進程,深具教育意義。
 
如常法師說,即將開幕的國際書展,預計有1萬5千名學生會來佛館校外教學,當他們看見5千年前先民使用的水瓶,聯想到今日的保溫瓶、燜燒鍋,一定會更懂得感恩先民的智慧結晶。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施國隆表示,由於史前文化長期受忽視,人們多認為台灣歷史只有400年;考古發現證實,舊石器時代晚期的2至3萬年前,台灣已有先民活動的紀錄。這場展覽可以讓出土文物說話,加上多媒體互動、MR擴增實境,讓更多人輕鬆地認識台灣歷史悠久且多元的樣貌。
 
「談台灣史,應從史前文化說起。」施國隆說,為了拉長台灣歷史縱深,文化部近年推動「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希望強化體驗教育,向下扎根,讓更多人認識台灣歷史文化的價值,攜手共建「文化台灣」。而每年參訪人潮逾800萬的佛館,是最好的傳播平台。
 
「青銅刀柄在排灣族代表『神的拐杖』,象徵祖靈的尊貴力量。」策展人朱正宜指出,「人形青銅刀柄」造型繁複優美,母型可追溯至4千年前的台灣先民;而1千5百年前台灣住民就擁有鑄銅技術,已獲學界證實。這把「人形青銅刀柄」,是「新技術融入舊傳統」的最佳體現,也說明唯有相互包容,文化才能多元而豐富。施國隆補充道,「人形青銅刀柄」具備申請登錄國寶的潛力,參觀者不容錯過。
 
「同源異脈‧異中呈同──重現臺灣史前多元文化」特展即日起在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三展廳展出,展期至2019年4月7日。展覽期間推出7場「走訪萬年──先民生活DIY體驗」免費教育推廣活動,歡迎民眾身歷其境,體驗台灣先民不同時空的生活樣貌。
 
開幕式嘉賓雲集,有行政院政務顧問伊凡諾幹、台灣博物館館長洪世佑、自然科學博物館副館長周文豪、成功大學考古研究所所長劉益昌、台北市立文獻館館長詹素貞等。